站内檢索
首頁>> 審核評估>> 政策法規>> 正文>>

教學質量評價與持續改進實施辦法

作者: 發布時間:2024-11-21 點擊數: 來源:

一、總則

1. 目的:為全面提升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教學質量,構建科學、合理、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與持續改進體系,保障人才培養目标達成,特制定本實施辦法。

2. 原則:遵循客觀性、全面性、可行性、發展性原則,以客觀事實為依據,覆蓋教學各環節,确保評價方案切實可行,并着眼于教學質量的動态提升。

二、教學質量評價主體與對象

1. 評價主體

   學生:作為教學活動直接參與者,對任課教師教學态度、教學内容、教學方法、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。

   同行教師:同專業或相近專業教師依據教學規範、學科前沿知識,互評教學設計、課堂組織、教學創新等要點。

   教學管理人員:從教學秩序維護、教學計劃執行、教學資源調配等宏觀角度,對教師教學工作給予評價。

   畢業生與用人單位:畢業生結合職場實踐反饋在校所學知識技能實用性;用人單位依據新入職畢業生表現,評判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契合度。

2. 評價對象:學院全體任課教師、各專業課程體系、實踐教學環節以及人才培養方案整體。

三、教學質量評價内容

1. 教師教學評價

   教學态度:包括備課認真程度、按時上下課、課後輔導答疑及時性、對學生學業關注度等。

   教學内容:知識準确性、前沿性,内容編排邏輯性,課程思政融入自然度,以及與專業培養目标關聯性。

   教學方法:是否靈活運用案例教學、項目驅動、小組讨論等多元方法,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。

   教學效果:通過學生知識掌握程度、技能提升水平、課程考核成績分布、學生學習興趣維持狀況衡量。

2. 課程體系評價

   合理性:課程設置先後順序符合認知規律,理論與實踐課程比例恰當,各課程學分分配科學。

   完整性:覆蓋專業核心知識、技能培養所需全部闆塊,兼顧拓展性知識融入。

   時效性:随行業技術革新及時更新課程内容,淘汰過時知識模塊。

3. 實踐教學評價

   實踐教學條件:實驗室設備完好率、軟件更新頻率,實習基地穩定性、容納量與實踐項目質量。

   實踐教學組織:實踐教學大綱執行嚴格性,指導教師現場指導有效性,實踐成果考核科學性。

四、評價方式與周期

1. 評價方式

       問卷調查:定期向學生、畢業生、用人單位發放标準化問卷收集反饋。

課堂觀察:教學管理人員、同行教師随機聽課,記錄教學現場實況。

教學文檔檢查:審查教案、教學課件、課程考核方案、實習報告等文檔完備性與質量。

學生學業成績分析:剖析成績分布、及格率、優秀率,倒推教學薄弱環節。

2. 評價周期

學生對教師教學評價每學期開展一次;同行教師互評每學年組織一輪;教學管理人員日常檢查結合學期末集中評估;畢業生跟蹤調查于畢業當年及畢業後 1 - 2 年各實施一次;用人單位反饋按需不定期收集與年度彙總。

五、評價結果反饋

1. 評價結束後,各評價主體整理分析數據形成評價報告,交由學院教學質量監控小組彙總。

2. 彙總結果分層分級反饋:一般性問題,由教學秘書向教師個人口頭反饋,督促即時整改;共性且突出問題,召開全院教學工作會議通報,點明問題根源與影響,明确整改期限與要求。

六、持續改進措施

1. 教師層面:教師依據反饋結果,制定個人教學改進計劃,更新教案、調整教學方法,主動參與教學研讨與培訓,提升教學能力。

2. 課程層面:課程負責人針對課程體系評價問題,牽頭修訂課程大綱、優化課程設置,組織集體備課确保改進落地。

3. 學院層面:基于整體評價,調整教學資源分配,加強薄弱專業建設,更新人才培養方案,完善教學管理制度,從宏觀把控教學質量持續攀升。

七、保障機制

1. 組織保障:成立以院長為組長的教學質量評價與持續改進工作領導小組,統籌協調各方工作,确保各項舉措有序推進。

2. 制度保障:配套制定激勵制度,對教學質量提升顯著教師給予獎勵;對整改不力者依規懲處,形成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合力。

八、附則

1.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, 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負責解釋。